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PEARSON》大中華高層採訪紀錄

 

專案:Pearson的全球教育策略

演講者:Evan 《Pearson》中華區行銷經理、Isa《Pearson》中華區經理、譚雪屏 《Pearson》台灣總經理
採訪整理:陳宇謙
時間:103年3月21(三) 2:00 PM - 4:00 PM
地點:君悅飯店 (台北市信義區松壽路2)
主題:學習服務創新

 

 

 

 

Part 1:《Pearson》商業定位的轉變:從多角到專一的整合

 

《Pearson》的蛻變過程

   《Pearson》向來就是勇於挑戰,不斷蛻變的代名詞,關於《Pearson》蛻變的歷史,要從《Longman》說起。在1724年的時候,Mr. Thomas Longman創立了至今仍然非常耳熟能詳的《Longman》,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Pearson》的另一個部分,在1844年的時候,Mr. Samuel Pearson成立了《Samuel Pearson & Son》建設公司,然後逐漸在建設業中領先全世界。1890年起,開始在全世界舖造鐵路,足跡遍佈西班牙、哥倫比亞、中國以及墨西哥等地,此後更跨足石油產業。1921年,《Pearson》正式進入傳媒業,從1900年代開始,《Pearson》逐漸在教育產業中展露頭角,展開了一連串的整併,陸陸續續併購了Financial Times》,《Longman》、《Penguin Group》、《Addison Wesley》、《EDI》,還有許許多多在教育產業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牌。因為對於教育的熱誠,《Pearson》更加專注投入在教育產業的發展,經過一路的蛻變,如今《Pearson》已經是領先全球的教育領導品牌。

 

除了教育產業之外,《Pearson》所實施的社會計畫

    大家都知道《Pearson》,但很少人知道有《Pearson Foundation》。從2002年開始,《Pearson》已經有基金會,不是賣教科書或是其他產品,而是致力於培養教師、教育學生。而《Pearson》目前也準備了一個計畫,這個計畫就是當孩子在網站上讀一本書,《Pearson》就會捐出一本實體書給發展中國家的孩子,截至目前這項計畫運作了3、4年,《Pearson》已經捐出了290萬本實體書,換句話說,已經有290萬本書在網站上被孩子瀏覽。另外,《Pearson Foundation》也建立了「The new learning istitute」,這是供教師以及學生使用的線上教育資源,因為《Pearson》認為孩子的學習必須多元化,不應該只有在實體書上。

    「Pearson Catalyst」是《Pearson》新的計畫,由於《Pearson》非常欣賞同樣致力於科技教育的新成立公司,決定提供他們協助。去年有202個公司申請,《Pearson》選出其中5個公司,包括《Ace Learn Company》、《Actively Learn》、《Class owls》、《Sponge Lab》以及《V Links》,除了提供技術支援、有效評估外,更補助每年15,000美元的經費給他們,就是為了幫助他們成長,以後能夠給孩子更多的學習資源。

《Pearson》的未來定位

      《Pearson》以前跨足煤礦、鐵路、電視台、蠟像館等非常多的產業,而現在的《Pearson》正在經歷洗牌的階段,將其他產業版圖出售後,以 「One Pearson」為目標之下,努力定位成專一化的教育產業,並持續發展全球教育策略,透過提供有效的線上學習系統,期望能提供更多的教育資源給孩子們。

 

Part 2:從產品到辦學,《Pearson》的商業模式創新

 

《Pearson》市場區分以及顧客導向的創新

   《Pearson》的產品研發以及商業模式轉型,都以學習者為中心出發,希望能提供學習者真正能夠有效學習的產品。為了達成這一個目標,《Pearson》發展出全球教育策略,先把市場區分為北美市場、成長中市場、成熟市場,再將學習對象區分為十二歲以上的兒童教育、學校高等教育、專業人士教育。會這樣劃分是因為每一個學習者需要的都不一樣,先做好定位才能夠設計出適合學習者的產品,並且做到在地化以及科技化,讓學習者能夠得到更好的學習效果。而在成熟市場中,我們較以利潤為導向,如此一來才能夠支持我們在開發中市場的投入。除了實體教科書外,我們也持續研發線上學習系統,讓這套系統能夠更完善,為眾多的學習者提供有效的學習。

    另外,我們預計在2018,所有《Pearson》的產品都將公布其有效度,這意味著學習者將能夠有效預測產品所能帶來的學習幫助,但也代表我們所有的產品都將受嚴苛的考驗。

 

Part 3:從教材到制度,《Pearson》的教育改革

 

整合教材、師資以及制度,讓併購後的教育機構提供更好的學習成果

    《Pearson》已經在七十多個不同國家的教育市場深耕許久,透過對於各國的學校制度還有教材使用的熟稔,以學習者為中心,在商業模式創新的部份計畫了幾個步驟。內容先是從產品的研發及出版,接著到師資的培訓、教材的有效評估還有選擇適合的教材等,將產品客製化教育精緻化,最後計畫以加盟式的方法尋找適合的夥伴一起辦學,也就是直接經營《Pearson》的學校

    目前《Pearson》已經有很多併購整合的教育機構,並且從教材以及教程的構面開始著手,重新設計課程,讓教育系統更佳完備,達到全部整合的目標。舉例來說,《Pearson》併購了環球雅思後,將使用的教材改為更適合的產品,並重新培訓師資,讓學習者能夠有更好的教育體驗,這樣的教育改革下使我們的學習者有更好的學習成果,讓每年通過資格檢定的學習者節節攀升。或許有人說《Pearson》併購幾間公司,就有幾個成功案例,但其實這件事情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要如何讓這些公司好上加好,考驗著《Pearson》的創新能力以及整合能力。

 

結合教育與科技的成果─《Pearson》線上學習系統

   《Pearson》向來都很注重產品及教育制度的創新,除了提供廣大學習者優秀的實體教科書,為了能解決各地區教育資源的不平均還有協調課程時間的問題,我們開發了線上教育系統,並且將學習者分為幾種,打造客製化般的課程系統,例如適合一般大眾的《Global English》課程、設計給高等教育以及商務人士的《Pearson Workforce Education》課程,透過線上的方式讓學習者自由挑選時間,並且回傳學習資料給《Pearson》的教育中心,隨時掌握學習狀況。而學習者也可以透過教育系統的功能,重複練習聽力、文法、以及發音,在推出後家長的滿意度高達95%。而我們也將這個模式移植到其他國家的夥伴,我們與英國的一間高中合作,這個高中是英國國防部的補助計畫對象,透過我們的教育改革,這間高中每年考上國際知名大學(如哈佛、牛津、劍橋等)的比率變得非常高。而另一個案例中,我們與南非的一所大學合作,這所大學的畢業生的工作求職率甚至達到了100%。

    此外,《Pearson》也致力在評鑑系統上的研究,例如:韓國及芬蘭的教育性質是兩種非常不同、甚至可以說是極端的類型,但《Pearson》以自身經營各國教育市場的成功經驗做研究,希望能夠了解這兩個國家的教育特色對於學習者的影響,希望藉此能夠持續研發更適合學習者的產品。

 

Part 4:《Pearson台灣》的學習服務創新以及在地化

 

為台灣設計的學習服務創新

    什麼是《Pearson》定義的學習服務?不管是打印品、出版品、科技教材、線上平台,當中所需要的服務我們都稱之為學習服務。我們認為台灣的補習班市場和《Pearson》所能提供的學習服務非常貼和,所以我們在2014年將上市3個ELT教材,提供更好的學習服務。這些教材分別是為了三種學習者而設計,分別是專門為PLS檢定準備的《Big English》、結合國小國中高中12年教程的連貫教材,以及為學習21世紀技能而設計的《Kids 21 Lab》,而在高等教育的部份,我們則計畫提供許多專業項目的教材,例如市場行銷的相關知識,提供學習者更多的學習服務。

 

因應台灣的教育市場需求所設計教材

    台灣的教育市場以及需求是非常多元的,所以我們計畫以共同出版、客製化等方式,針對學校所需要的課程來編輯教材內容,提供符合學校需求的教材。另外我們也研發了線上系統,供老師以及學生來做互動與討論,例如課程需要在模擬市場行銷時,學生們可以透過線上系統做討論、模擬的動作,可以立即讓老師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以及調整授課的節奏,達到學生更有效率的學習。

 

為台灣設計的外國遊學計畫

     為了讓台灣的學生能夠拓展國際視野以及體驗產業專業,我們也設計了專屬台灣學生的遊學計畫。很多人說台灣的遊學團非常的多,到哪裡都有開辦,但我們設計的遊學團特色是可以結合職業的發展,讓他們除了對語言有交流外,更可以在專業領域有交流。舉例來說,我們和NYIF(紐約金融研訓院)合作,讓台灣的學生能夠實際參訪NYIF,體驗金融產業的特色還有專業技能的培養,而這項遊學計畫也不只限於費用較為昂貴的歐美國家,全世界有和《Pearson》合作的機構,都可以是參訪對象,這也是《Pearson》客製化的特色。

 

Y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專訪PEARSON》台灣總經理採訪紀錄

 

專案:Pearson的複合商業模式

受訪者:譚雪屏《Pearson》台灣總經理
採訪整理:陳宇謙
時間:10342 () 10:00 AM - 3:00 PM
地點:政治大學商學院 (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
主題:複合商業模式創新

Part 1:《Pearson》的兒童教育創新

兒童英語教材經營模式的創新

--Our Discovery Island 轉變為 Poptropica English 為例

Why:

1) 學習模式改變: 學生喜歡數位學習、線上遊戲,勝於傳統的紙本學習

2) 網路學習產品收費困難: 消費者普遍認為數位學習產品應為免費或低價

3) 過往商業模式為單時點收入:每學期單一的的教材收入。

What:

出版 x 遊戲平台

How:

1) 透過Mega Brand策略,將資源集中

2) 將原本各教材的使用者,趕到共通的遊戲平台”Poptropica”創造人流

3) 與異業結合,把其他品牌旗下的角色,融入到該遊戲平台中,增加學習樂趣 

(: Wimpy the Kid, Disney)

 

問:《Pearson》為什麼會想要跨足兒童教育這一塊,並且研發複合式教材?

    雖然《Longman》本來就是以辭典、英語出版品為業,但當初《Pearson》併購《Longman》後,有個問題我們非常的頭疼,那就是「e-learning」沒有什麼收入。原因在於顧客認為「e-learning」是附屬於教材的服務,應該是免費或是廉價的,所以我們以往在各國都是實行低價策略,也很難有改變。舉例來說,去年我們嘗試將一些外國英語教育服務的終端售價,從15塊美金增加為25塊美金,但卻完全無法推動。

    再來就是《Pearson》的品牌眾多、出版中心分散,許多的產品相似性質太高,有高達八成的產品是無法為我們帶來實質利潤的,於是我們就決定將研發資源集中,專心投入兒童教育的複合式產品(屬於統一規格,20系列叢書,包括書本、CD、線上學習e-learning等),希望可以解決資源分散、浪費的情形,並且因為產品的跨入門檻較高,別人也很難模仿,藉此增加產品的競爭力。

    過去PM(產品銷售經理)都只銷售自己的產品線,現在他們可以全商品系列都賣,增加資源整合綜效。我們的利潤度也變好了。不過這樣做有一個風險,就是有些特定小眾市場比較沒有辦法照顧到,這也是我們未來需要解決的問題。

問:《Longman》的複合式教材是什麼樣的產品,有什麼特別之處?

    我們導入了影音技術並且結合線上遊戲的概念,推出了一個平台叫「Poptropica」。市面上的套裝教科書頂多是搭配語音光碟,但是這個平台將傳統的平面教材轉變為數位教材,並結合許多教科書內的人物和課程內容來設計遊戲關卡。除此之外,孩子還可以透過平台創造屬於自己的角色來和其他學習者互動,並且進一步透過冒險闖關的模式來實際運用英語,達到學習與遊戲結合的效果。

    另外,由於遊戲關卡是搭配教科書的內容設計,有時孩子更必須透過教科書輔助,才能夠繼續體驗遊戲關卡,無形之間創造了遊戲與教科書之間的強力連結關係,目前已經有20多個遊戲關卡讓孩子挑戰,其中更有許多類似奧林匹克運動項目的小遊戲來增加內容的豐富性,孩子必須要能夠懂得遊戲內的英語問題,並且有能力回答問題才能持續闖關。像我的孩子有一次就主動拿出第六冊的書來看,想要趕快闖關。過去如果傳統用課堂教授的方式(lecture-based learning)可能要3年才能完成學習;現在卻只要花半年的時間,就念完一冊。這種以問題導向的學習方式(problem-based learning),相當有用。

問:為什麼要透過虛擬角色來搭配教材呢?

    操作虛擬角色可以增加孩子的共鳴感,並且產生「投射」的效果。而且據我們對資料庫的觀察,如果線上學習是單向的,學習者的上線學習時間都會比較短暫,最短甚至只有一分鐘以內。使用虛擬角色的設計後,互動式的學習使得孩子的學習動機變得更強烈。孩子們跟著主角去學習,他們為了要破關,孩子甚至有可能去翻閱更高階的教材,如此一來就縮短了學習歷程。

問:「Poptropica」有什麼特別之處,以及衍生出的商業模式?

   在遊戲內的角色,他們的長相、頭髮、胖瘦、衣服,甚至是表情都可以更換,讓孩子可以設計屬於自己的角色,增加孩子對角色的認同感,另外還有一些遊戲道具或是服裝,可以透過付費去購買,增加我們的收入。小朋友們不只看到人物的樣子,還有人物的表現變化,相當生動有趣。例如,有一個角色會在「集氣」15秒後有特殊的表情變化,非常逗趣好笑!這當中有許多動畫的設計,也是這個教材吸引人之處。另外像是Olympics的時尚運動遊戲,或是荒島遊戲(20island)有加入類似Wii遊戲軟體的概念,有特定的風速、力度等運動競技的設計。

    再來就是我們在遊戲內設計了許多廣告板,只要角色到達指定地點,經過點擊後,遊戲中的廣告板便會播放廣告內容,這也代表著可以增加我們的額外廣告收入,或是增加我們產品的曝光度,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遊戲的趣味性。

    傳統的教材收費,都是教科書和附加產品一起收費,這樣會壓縮書本的利潤。在這樣的模式下,我們將書本與遊戲分開收費,不僅不需擔心書本的利潤被壓縮,更可以透過遊戲來增加額外收入,使得傳統購買教科書的一次性消費,拉長為整個學習歷程的消費。另外,我們還有設計類似英語會話的「chat battle」,孩子可以透過三個問句,選擇合適的提問方式,然後往下交談對話。老師則可以在後台追蹤學習成效(efficacy),包括智慧能力、閱讀能力、以及偏好特性等。換句話說,這個學習平台不但有學習歷程的追蹤,還有教學補救的特殊機制。

 

問:那「Megabrand」會遇到什麼問題?

   其實在執行這項計畫的時候,我們內部也有許多的聲音,因為選擇的同時也代表放棄(例如可能會有95個商品要退出市場,只留下5個品牌),雖然將資源集中、單一產品的投入資金變高後,研發出的東西品質會更好,但是也代表將承受更大的風險。另外一方面則是學習者的資源不平均,能夠接受的學習者可能只有中高端(像是台北的新生國小等),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足夠的硬體設備,如平板電腦;也不是每個地方都有無線網路的基礎設備服務。所以基於這些原因,「Megabrand」到底會不會成功其實我們也很難確定。此外,線上學習平台,也無形中壓縮了

小結:線上教學與動畫遊戲的複合商模。傳統的英語教材銷售模式,乃是以教材為本,英語CD為輔。換句話說,紙本是主要銷售營收來源,CD是免費的。但現在有了線上教學平台,就改變了網路學習免費的機制。Pearson開始以服務收費(會員制),原有的教材收費也仍同步進行。Pearson將過去的一次性消費,轉化為拉長時間的消費服務。此外,透過動畫遊戲與類似Wii的奧林匹克競技,Pearson還可以銷售線上寶物或道具,提高過關能力。最後則是線上廣告收益,在特定關卡設計廣告點擊,這也是過去實體教材較沒有的收費機制。

總結說來說,Pearson 在線上教學的變革上有三種跨域結合。一是與科技結合,讓線上學習(e-learning)更具成效。二是與遊戲結合(gaming),包括自創遊戲人物(類似 Avatar),以及和迪士尼卡通人物結合。三是和電子商務結合(e-commerce),以線上採購寶物、道具等,提高戰鬥能量與過關機率。跨域結合不但讓Pearson的收入多元、與使用者的互動增加,也提高寓教於樂的創新實務。

問:Part 2:《Pearson》的學校教育

從出版商到教育提供者—

以在中國併購的英語培訓學校(Longman School, Global Education, Wall Street English)、英國的大專技職學校Welbeck College、美國的K-12線上學校Connections Education為例

Why:

1) 直接作為教育提供者更能體現培生的教育理念

2) 學費收入>教材收入,且帶來好的現金流

3) 初期在中國經營時,因當地法令書號限制,無法自由出版,導致出版業務受限

What:

出版 x 學校

How:

1) 整併旗下品牌、事業單位,將經營重心轉往教育產業,並透過併購取得教育相關的核心能力

2) 2008年透過併購兩家兒童英語培訓學校連鎖--上海樂寧、北京戴爾開始跨足兒童培訓學校。接續於2009年併購華爾街英語WSE,進入成人英語培訓市場; 2011年併購環球雅思Global Education,進入檢定考試培訓學校; 2012年為了進一步爭取全球英語培訓的企業市場,大手筆併購了全球商用英語線上課程的領導者, Global English

問:《Pearson》為什麼要在中國買學校?

    原因是中國有出版限制,雖然出版是《Pearson》的優勢,但是依舊無法解決書號的問題,必須要和中國當地的企業結合才能夠出版,所以這時我們決定從出版跨足到補習學校教育。結果營運成效非常好。第一點原因是學費永遠比教材費高,可以創造可觀的收入;第二點原因則是這樣的商業模式提供了非常優良的現金流,以往出版品都是先投入資金印刷,販賣後才能回收資金,學校則變成了先收學費,再提供教育服務。經營學校後依舊不能直接使用《Pearson》自己的教材,而在共同出版的限制下也讓出版品的利潤被壓縮到非常低,因此學費收入成為《Pearson》在中國最大的收入來源之一。

問:《Pearson》對併購後的中國學校做了哪些改變?

   Pearson》併購學校後並沒有改變它們的名稱,例如華爾街美語、環球雅思、上海樂寧等,都是使用原本的名稱,但在教材的部份則換成了《Pearson》的專屬教材,再由《Pearson》來培訓專屬的師資,最後導入學習管理系統,去掌握學生的上課情況。以環球雅思為例,在2013年我們在上海的業績成長54%,在北京成長32%

 

問:為什麼《Pearson》在英國傾向購買技職學校?

    因為大學在英國是菁英教育,並不是每個人都會選擇大學教育,有更多的人不選擇念大學,而是選擇技職教育,所以技職教育對我們來說是銜接高等教育很重要的市場策略。《Pearson》最早購買了《LCCI》(前身是英國倫敦商會)等著重技職教育認證的機構,這些機構會與商會合作,提供商會指定的項目建構技職課程,但《Pearson》發現《LCCI》其實並不健全,而且因為商會的沒落,使得和商會的合作越來越少,於是有了後續併購《Sixth Form》的策略。

問:Pearson》併購《Sixth Form》後做了什麼整合?

  在收購《Sixth Form》之前,我們最大的收購案是《Edexcel》,Edexcel》在民營化後被Pearson》併購,《Edexcel》是一個頒證機構。在整合Sixth Form》以及《Edexcel》學制後,學生在畢業時可以同時拿到畢業證書以及專業證照。

   問:Pearson》在美國的學校教育模式?

   Pearson》在美國收購的學校是「Mobile Edv」,這是一間完全採用遠距教學,卻有正式學歷的學校。當初會有遠距教學的產生,是因為很多運動員需要受訓,或是學生的家長是科學家,在偏遠地區(如極地)工作,於是產生了這套教學模式。另外《Pearson》非常注重「認證」,所以在收購這些遠距教學學校時都會注意是否擁有正式的學歷效力。

   問:Pearson》在澳洲的學校教育模式?

   Pearson》在澳洲的主要營收來源是高等教育,原因是《Pearson》是採取直接買大學的方式來經營這個區塊,但其實澳洲人的民族性非常強烈,他們非常務實,所以當地人並不喜歡念大學,念大學的人大部分是為了有學籍,可以工作、移民的外國人。所以在教育設計上也較不偏研究型大學的課程。Pearson在澳洲的高教市場,於2013年一度跌跤,因為很多學教開始不用教科書,而是用線上數位學習系統,因此,Pearson乾脆直接買學校。

小結:經營學校師資培訓與學習管理系統。Pearson購買學校的標的,相當重視其財務結構,像環球亞斯雅思(GEDU)是先到那斯達克上市,有清楚的財務報表,Pearson才敢放心接手。而願意被Pearson收購的學校,主要是看到他的經營管理能力,尤其是財務管理能力,Pearson在現金流的掌控上相當用心。這是這家國際教育機構的核心能力之一。其次,被Pearson收購的學習機構,Pearson會協助培訓師資,並建立學習管理系統,加上評測認證機制,成為深具發展願景的學習機構。而Pearson則有包括學費收入、教材收入、評測收入等較多元的營收內容。

此外,Pearson也與「茱莉亞音樂學院」合作,將該學校的音樂學習課程打包(類似「School in a Box」的概念)提供給其他學校學生參考使用。至於台灣的教育部也與Pearson接觸,擬規劃線上學習課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但是初步評估也些挑戰。首先,台灣的老師比較不會用心備課,教材內容經常十多年不變,因此,線上學習平台未必能以活潑的講授帶動學生學習。尤其,台灣的大學有所謂「必修」課程,保障教授,更難以改變老師的教學模式。此外,教育部的經費並不好用,經常得3~6個月才拿得到營運資金,且分2~3期付款;尾款收取可能還有驗收等問題,因此,必須重新思考合作模式。

倒是,Pearson可考慮與台灣的研究所或大學的英語學習課程合作。現在許多大學皆規定,碩士生必須取得一定的托福成績後,才能準時畢業。與其讓學生到補習班學更多的英文單字,但實際上卻不會應用,不會聽說讀寫,尤其台灣學生的說寫能力較不佳;還不如導入商業英文的學習機制,讓學生好好學習商業用或其他專科用英文,包括如何寫商業英文信、如何開會、如何溝通提案等,更為務實有效。或者,Pearson也可以與商學院合作,規劃海外實習或創新之旅,讓學習更為活潑有趣。

Part 3:《Pearson》的公共服務,評測系統「PTEA

以民間機構的身分、跨足公共服務領域--

Pearson獲選為2015PISAScience評測設計單位為例,說明培生如何以一個民間機構參與公共事務,將其教育專業能力帶入到全球教育評測的領域,提供跨國、全球性的教育指標制訂與評測設計。

Why:

培生相信提供可量測的學習成果,是教育者應提供的承諾。因此教育提供者應著重的環節,並應只著重在教學資源的研發設計、或是教學方法的精進。更應該以客觀的量尺進一步的證明學習成效。Assessment (評量)因此成為培生在發展教育市場中認為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是培生過往予人的印象為專業的出版者,並非評測者。因此培生必須要證明自己的評測實力。

What:

全球性、跨國性的評測計畫,其實也僅有OECD所舉辦的PISA考試,是最具有公信力,且最多國家認可並支持參予的。因此成為OECD的合作夥伴成為培生的首要目標。

How:

培生延攬了許多教育專家、科技人才,共同研擬合作提案。主要抓住兩個方向:

1) 制定全球共通性的Science學習指標

2)透過我們的教育科技技術,將原本繁瑣的PISA紙筆測驗,改為全線上測驗。

問:為什麼《Pearson》會對《PISA》等評測單位有興趣?

    因為我們希望能夠提供學習者有效的教材,同時也想讓他們知道教材的效度,因此《Pearson》想要建立自己具有評測信度的形象,所以我們購買了《PISA(the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以及一些評測公司,來增加《Pearson》的評測能力。 

    尤其IMD(國際洛桑管理學院)開始進行國家競爭力評比中,特別將PISA列入考量,以15歲學生的能力為競爭國力評比基礎。所謂的PISA主要包括三大類型的學習。一是語言能力(reading),二是數學能力(Math),三是科學(Science)。這可以回歸到柏拉圖時代建立Academy 學校,重視所謂的「哲學家教育」,即包括天文、幾何、與文學三者。PearsonOECDScience學科設計評測內容,擬定測驗框架(framework),思考一個15歲的學生,應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  

問:《Pearson》是否有想建立自己的評測系統?

    其實《Pearson》已經有自己的評鑑測驗,那就是「PTEA」,但目前台灣並沒有推行。它是設計給準備留學考試的學生、移民者用的評鑑測驗,在全世界的接受度,跟托福以及雅思有相同的功能,是較新的一種測驗,目前澳洲已經100%承認「PTEA」,而美國也有75%的大學(尤其是常春藤大學)已經接受了。

問:「PTEAPTE-A有什麼特色?

    很多人都說托福測驗已經被亞洲的學生破解,因為亞洲的學生太會考試了,造成測驗的結果和實際其實是有落差的。傳統的英語測驗都是一連串的制式題目組成,但「PTEA」的設計是測驗者每個題目的選擇,都會影響到下一題的難度,屬於一種適性學習(Adaptive Test),所以它「沒有必要準備,也沒有可能破解」,因此具有更高的可信度,所以現在美國的常春藤大學較重視「PTEA」,而不是托福測驗。另外一提,以往要進入美國常春藤大學的商管學院,都要在額外準備GMAT測驗,但如果以「PTEA」為測驗的考生甚至可以不用在額外準備其他測驗,也更加證明了「PTEA」的信度。

小結:PISA的架構式創新(architecture innovationPearson幫忙設計OECD國家在科學課程的PISA架構,是相當關鍵的一步。設計學習標準,意味著教育專業獲得肯定,更是品牌公信力的重要象徵。這是屬於社會資本的累積(social capital),人脈存摺的展現。雖然外界多認為,Pearson未來有機會發展出題庫商機,但Pearson卻認為,學習能力不是強調測驗或考試,而是一種競爭力的展現,出題庫,賺取教材費用並非其本意。

Part 4:《Pearson》與新聞媒體的開放創新

出版X媒體

出版者與傳媒通路的化學作用—以Global English與日本傳媒Nikkei合作為例

培生在併購了Global English—線上商務英語學習系統之後,在偶發的機會之下與Nikkei合作,透過其七百萬線上會員網絡,把GE介紹給廣大的日本商務人士。

Why:

這的確是一段無心插柳的故事。一名非常認真努力的培生業務主管,在接獲到Nikkei詢問是否有英文產品可以銷售時,他展示了各項產品。而Global English當時是剛剛併入培生集團的公司,因此他也把GE展示給了Nikkei看,並獲得Nikkei的青睞。

What:

培生將GlobalEnglish, 一個線上的商務英語學習系統,加入了自家集團的Financial Times的新聞作為英語學習的素材,以GE本身一個半客製的功能,完成了一個Nikkei版的GlobalEnglish線上商務英語學習商品。

How:

Nikkei從媒體集團,重新定位自己成為一個商務會員銷售通路。而培生透過Nikkei的線上會員網絡,將GE精準的銷售給日本的商務人士。

問:為什麼《Pearson》要和《Nikkei》合作?

    其實是一個意外,《Nikkei》的業務當初詢問《Pearson》有什麼教材可以使用,《Pearson》和《Nikkei》介紹了「Global English」這套教材,沒想到《Nikkei》不只選用了「Global English」,更加要與《Pearson》旗下的《Financial Times》合作,於是開啟了建立通路的契機。

問:在和《Nikkei》合作的過程,遇到什麼事情?

    當初《Nikkei》希望能夠客製化產品,但《Pearson》提出了一筆非常龐大的權利金,本來《Nikkei》並不想同意,眼看協商就要失敗時,《Nikkei》的業務提出了以廣告換取權利金費用的想法,以新聞版面來幫「Global English」打廣告。到了後來,甚至連連電視媒體都開始有「Global English」的廣告。後來非常多《Nikkei》的讀者成為了「Global English」的正式用戶,也讓《Nikkei》賺了非常多的錢,使得彼此有了更多的合作機會。

小結:專業財經報紙與商業英語的學習結合。日本的Financial Times是粉紅色的小報刊,相當受到日本年輕人喜愛。PearsonNikkie合作,推出Financial Times的學習內容,不只有效將英文時事轉化為英語教育學習內容,也同步導入Pearson的聽說讀寫的學習記錄,未來在較高階的課程,還可評量讀者的選字、語調發音等,讓會員可以追蹤自己的學習缺陷,並有效導正改善。這個學習平台不但可以在電腦網路使用,還可以在手機、平板等多媒體介面,進行學習。這是新聞加上專業財經教育的英語學習,是相當特殊的商業模式創新機制。

Part 5:《Pearson》的顧問服務

出版X教育機構((單位)—以中國貴州教育局合作為例

Why:

培生相信,要對學習效果產生真正的影響力,絕不僅僅是把一套教材編好而已。真正對教育能產生根本的影響性的,往往是制度面、政策面的成長。因此培生也在全球各地積極的與各教育當局接觸,期使能在教育環境、制度面能產生一定的貢獻。

另一方面,中國大陸經濟快速的成長,但教育等軟實力,不見得都能跟上腳步。尤其是在二三線城市的國民基礎教育上,教育單位都希望能快速地與國際接軌。一切的合作來自於貴州教育局的長官,希望貴州的英語教育能擺脫過往陳舊傳統的教學方式,能導入具國際性、先進的教學方式,提供貴州的學童一個具國際水準的英語教育。

What:

培生組成專家團,專門為貴州量身訂製英語課程,一開始導入進口的英文教材,接著導入新穎的數位學習輔助。接著在執行過程中發現師資執行上的困難,因此與貴州教育局建議導入師培課程,幫助貴州的老師能正確的使用及導入新式的教學方式。

How:

從一開始的了解教育局的想法、與當地教育人士訪談,設計課程、培訓、導入、上線後的扶植,修正方案,是一個客製化顧問服務的範例。

問:《Pearson》當初和貴州的教育局有什麼樣的合作?

    由於貴州的師資有非常大的素質落差,非常多的老師甚至連英文教材都不會使用,所以《Pearson》便為貴州的教育局培訓師資。其實當初在談的案子有兩個,除了貴州的教育局之外,還有北京的教育局,但北京教育局的選擇性以及資源相對來說非常的多,反觀貴州並沒有資源可以虛耗,也就是代表著政策一定要成功,所以教育局便強迫所有的老師必須接受《Pearson》的培訓,也因此,《Pearson》發展出了新的商業模式,也就是師資的培訓。當時在貴州,有許多英文老師並不會講英文,這讓我們有更大的經營空間。

    包括英文師資的培訓、教材的提供、線上學習平台(e-learning),以及顧問收費等,是主要的營收獲利來源。

    另外一個顧問服務的機會,是有一個地產公司,他在規劃社區經營時,思考一個健全的社區,應該要有學校、超市、英文補習班等規劃;因此,就想到可以與Pearson合作,規劃在社區學校設置與教育內容。不過目前這個案子還在起步階段,相關顧問服務內容還需要進一步確認。

    至於Pearson與台灣教育機構的合作,通常都是屬於「教材採購」。例如前幾年(2012年),世新大學的教學卓越計畫剩下一筆100多萬元資金,就詢問Pearson可以買什麼工具,來幫助學生強化英語學習。我們就幫他們建構了一個線上英文寫作平台,相當受到學生歡迎。不過,這並不屬於顧問服務,而是較短期的教材採購服務。

 

Y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解密國家寶藏-虛實跨界的科幻之旅

作者:陳宇謙。東吳大學企管系碩士班,創作記錄。

 

  儘管天空披上了一層層的灰紗,空氣也變得冷冽、還不時夾雜著雨季的氣息,這天我們仍然不畏風雨地來到松山文創園區,除了想要探索國家寶藏;更想一窺工研院發表的各種創新技術的秘密。展場中,我們在螢幕展示區觀看了幾個關於創新技術的影音導覽,以及一齣微電影的欣賞,接著我們在導覽人員的引領之下,開始了一連串名為「時空看守者」、「平行現實」、「蟲洞任務」以及「心之源」的實境時空之旅。過程充滿科幻與驚奇,但事後檢討這個展覽仍覺得有些許不足的地方可以改進,但也成功啟發我們對於科普有更深一層的認知。

 

創新,也可以從舊翻新

    在工研院的網頁裡,以及展覽會場中,介紹了許多關於創新技術的簡歷及其應用方式,有為數眾多的創新技術藏著我們不曾聽說、想過的新穎思維,卻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帶來莫大的便利以及更高品質的生活。但把目光移到旁邊,我們驚奇地發現許多不顯眼、曾經被我們遺忘掉的小玩意兒,在創新者的巧思下又重新注入新的靈魂、被賦予了新的使命。像是被稱作「Zigbee」的無線模組技術,本來是已經過時、不敷使用的技術,但在創新、改變後,輕便、廉價、節省資源的停車場管理系統就此誕生了,就像是原本要廢棄的空瓶子,重新加入新酒釀製後,蘊育出了不一樣的價值,原來創新,也可以從舊翻新。

 

 

互動是科普過程的大幫手

    後來回想,所謂「解密國家寶藏」,其實就是引導參觀者進入一連串的奇幻冒險遊戲中,配合驚奇感、懸疑感、故事性以及互動性,讓參觀者更容易融入其中,並且持續探索謎底,以啟發大家對於科學的興趣。我認為互動是科普過程中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因為在許多的遊戲關卡中,都可以觀察到每一個人在互動的過程中更有科普的參與感,不管是透過攝影技術,在大螢幕上與展場公仔互動的遊戲;還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透過各種不同的工具來運作發電機的遊戲,都是大家最津津樂道的部分,也讓我們這些早已脫離童年的大朋友,又重新體會了科學的趣味,回想起那些曾經懷抱著的科學夢。

 

少了結合令人不解

    在「解密國家寶藏」的展覽當中,我們對於科普的過程有更深一層的體悟。但是非常可惜,本以為展場會有各種創新技術的展示成果,或是透過互動讓參觀者更了解各種創新技術的內容還有應用方式,但實際上只有展場的螢幕展示區有放映網站上就有的介紹影片與不知所為的微電影欣賞,如此一來便會讓人覺得很可惜,若是能將這些創新技術和冒險遊戲中的關卡作結合,一定會更有教育效果。另一點則是:缺少了環保觀念的教育,在大家一起合作產生電力的關卡中,若是能夠顯示所產生的可用電量,以及可用性,不就也能教育大眾:「電力是如此的珍貴」了嗎?想到科普的精神與實際的落差,這一點確實是令我不解。

 

 

 

    這一次的展覽中給了我很不一樣的體驗,也重新認識了脫離已久的科普,雖然過程中有很多設計可以再改進,但這也給了我很好的思考方向,讓我以後能夠更鞭策自己,做研究時要去思考各種事物結合可能性。

 

Y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創意,隨心境而轉

 

作者:陳宇謙,就讀東吳大學企管系碩士班創作記錄。

    在本學期最後一次的論文研討課中,我們研讀了一篇有關創意的文章,「到好萊塢找創意」!除上台簡報外,我們還以實際操作的方式,向大家分享內容。在這過程中我也獲得了許多啟發,希望能夠歸納出一些心得,一方面與大家分享,也一方面再給自己一些反芻的空間。

淺談創意

    「什麼是創意?」、「要如何展現創意?」、「創意又要如何衡量?」姑且不談科學家或是哲學家口中有些文鄒鄒、學理般的解讀;在吸收相關知識以及經驗累積後,我認為創意就是:能賦予一般事物,不同呈現方式的思考過程與展現成果。簡單來說,就是使本來平凡的事物脫胎換骨,讓人有特別的感受。

    在我們生活中其實早就存在各式創意,例如:一杯拿鐵上,經過巧思設計的優雅拉花;一幅讓人會心一笑的圖畫海報;或看似簡單,卻隱藏含意的一句廣告文宣等(如Just do it!)。這些都是創意的展現。好的創意總能吸引人們的目光,並烙印在大家心靈深處。但是什麼才是好的創意呢?由於創意不像視力、聽力等感官能力,能夠以科學方式衡量並量化,使得創意的評分往往變得較為主觀。但儘管如此,我認為若某種創意的展現,能夠獲得多數人共鳴,那就是好的創意了。

明確的主題

    我因為興趣,在大二時曾嘗試某設計相關科系的轉學考。準備考試時,除了到畫室練習術科外,也研讀該校的考古題。所謂的「考古題」,並不像我們熟悉學科考試的制式題目,反而是一種類似「主題」的概念。

    例如,題目會指定一種素材,如蠶絲纖維,然後要我們以這種素材為材料,設計出一套服裝的藍圖。或是以一種動物為核心,例如老鷹,描繪出符合該主題精神的建築物設計圖。這些都是在衡量考生的創意以及設計能力。我觀摩一些獲得佳譽的作品,往往都是讓人很容易心領神會的巧思。或是,假設我們是評審人,會讓我們覺得:「這就是我要的作品」的感覺,也就是一種被觸動的感動。

    所以我認為,好的創意衡量方法,並不應該侷限於工具的材料、種類,但要有「明確的主題」,讓衡量者能夠適度發揮,並且增加比較的立基點。

不簡單的巧思

    既然創意沒有專屬的測量工具,那該怎麼樣衡量呢?課堂中我們對照了文章內容,做了一個小實驗。用各種不同形狀的積木,來拼湊出「快樂」這個主題,看哪一組作品最符合這個主題,並且能夠觸動人心者為佳。 

    有兩組精心設計「家」的主題,因為和諧溫暖的家,是多數人快樂的泉源。有的組別設計遊樂場,這也是容易聯想到的主題。

    但結果最後獲得佳評者,並不是看起來最華麗的積木組合,也不是看起來最溫馨和諧的擺設,而是由兩個長方型、一個三角形,僅僅三個的積木組合勝出。才三個積木,足夠表達「快樂」這個主題嗎?後來經過解說,原來發想人是想表達,當兩個長方形積木以及三角形積木以:「ˋˊ」的方式排列時,看起來就像是不快樂,甚至是生氣的人所呈現的表情;但如果是換了一個方式排列:「ˊ▽ˋ」,就變成一個快樂的人!

    原來,快樂不是來自於外在的環境,也不只有在家裡才找得到。快樂,來自於一念之間,心轉,快樂就來!而所謂的創意,也往往來自於一個簡單的巧思,不需華麗的排場,不用刻意的營造,就能讓人會心一笑!

Y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