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創意,隨心境而轉

 

作者:陳宇謙,就讀東吳大學企管系碩士班創作記錄。

    在本學期最後一次的論文研討課中,我們研讀了一篇有關創意的文章,「到好萊塢找創意」!除上台簡報外,我們還以實際操作的方式,向大家分享內容。在這過程中我也獲得了許多啟發,希望能夠歸納出一些心得,一方面與大家分享,也一方面再給自己一些反芻的空間。

淺談創意

    「什麼是創意?」、「要如何展現創意?」、「創意又要如何衡量?」姑且不談科學家或是哲學家口中有些文鄒鄒、學理般的解讀;在吸收相關知識以及經驗累積後,我認為創意就是:能賦予一般事物,不同呈現方式的思考過程與展現成果。簡單來說,就是使本來平凡的事物脫胎換骨,讓人有特別的感受。

    在我們生活中其實早就存在各式創意,例如:一杯拿鐵上,經過巧思設計的優雅拉花;一幅讓人會心一笑的圖畫海報;或看似簡單,卻隱藏含意的一句廣告文宣等(如Just do it!)。這些都是創意的展現。好的創意總能吸引人們的目光,並烙印在大家心靈深處。但是什麼才是好的創意呢?由於創意不像視力、聽力等感官能力,能夠以科學方式衡量並量化,使得創意的評分往往變得較為主觀。但儘管如此,我認為若某種創意的展現,能夠獲得多數人共鳴,那就是好的創意了。

明確的主題

    我因為興趣,在大二時曾嘗試某設計相關科系的轉學考。準備考試時,除了到畫室練習術科外,也研讀該校的考古題。所謂的「考古題」,並不像我們熟悉學科考試的制式題目,反而是一種類似「主題」的概念。

    例如,題目會指定一種素材,如蠶絲纖維,然後要我們以這種素材為材料,設計出一套服裝的藍圖。或是以一種動物為核心,例如老鷹,描繪出符合該主題精神的建築物設計圖。這些都是在衡量考生的創意以及設計能力。我觀摩一些獲得佳譽的作品,往往都是讓人很容易心領神會的巧思。或是,假設我們是評審人,會讓我們覺得:「這就是我要的作品」的感覺,也就是一種被觸動的感動。

    所以我認為,好的創意衡量方法,並不應該侷限於工具的材料、種類,但要有「明確的主題」,讓衡量者能夠適度發揮,並且增加比較的立基點。

不簡單的巧思

    既然創意沒有專屬的測量工具,那該怎麼樣衡量呢?課堂中我們對照了文章內容,做了一個小實驗。用各種不同形狀的積木,來拼湊出「快樂」這個主題,看哪一組作品最符合這個主題,並且能夠觸動人心者為佳。 

    有兩組精心設計「家」的主題,因為和諧溫暖的家,是多數人快樂的泉源。有的組別設計遊樂場,這也是容易聯想到的主題。

    但結果最後獲得佳評者,並不是看起來最華麗的積木組合,也不是看起來最溫馨和諧的擺設,而是由兩個長方型、一個三角形,僅僅三個的積木組合勝出。才三個積木,足夠表達「快樂」這個主題嗎?後來經過解說,原來發想人是想表達,當兩個長方形積木以及三角形積木以:「ˋˊ」的方式排列時,看起來就像是不快樂,甚至是生氣的人所呈現的表情;但如果是換了一個方式排列:「ˊ▽ˋ」,就變成一個快樂的人!

    原來,快樂不是來自於外在的環境,也不只有在家裡才找得到。快樂,來自於一念之間,心轉,快樂就來!而所謂的創意,也往往來自於一個簡單的巧思,不需華麗的排場,不用刻意的營造,就能讓人會心一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客 的頭像
    Y客

    ★Y客邦§生活職人★

    Y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